
麻辣風潮升級中!掌握三大要素,迎戰決勝關鍵
市面上的辣椒粉種類繁多,掌握辣椒粉「辣度X香氣X色澤」三大要素,提高你的餐點競爭力
近年來,「辣」已經成為餐桌上的主角之一。無論是麻辣火鍋、川味料理,還是快速竄紅的麻辣乾鍋,都在餐飲市場掀起一波熱潮。根據外送平台的統計數據,麻辣料理的點餐數量持續成長,甚至成為許多消費者心中的必點品項。對餐飲業者與大廚來說,依據業態選擇合適的辣椒粉,並精準正確運用,更可以大加分!
掌握辣椒粉「辣度X香氣X色澤」三大要素
市面上的辣椒粉種類繁多,選對產品不僅能為餐廳菜色增添亮點,也能讓顧客也能吃得安心!
除了常見的紅辣椒粉、花椒粉、甜紅椒粉與韓式辣椒粉之外,市場上更有高辣度辣椒粉(40,000SHU以上),專為追求極致辣感的族群推出。
透過不同辣度的規劃,讓顧客在每一次的選擇中,都能找到最對味的辣度體驗。辣椒粉不僅能增添辣度,也能為料理帶來層次香氣。
採用炒焙辣椒,經過溫度催化後香氣更立體,能在拌炒過乾鍋料理中釋放濃厚辛香。
另一方面,天然的辣椒粉多呈現橘紅色,這是辣椒自然乾燥後的色澤表現,顏色會因光照、時間等因素移轉為暗紅色。身為餐飲業者,挑選正確的色澤非常重要,應避免選擇過度鮮豔、具「均勻」的鮮紅色或帶有刺鼻味道的辣椒粉,才能兼顧風味,讓消費者夠安心!
辣,不只是味覺的刺激,更是一種餐飲的語言
從小辣的提香效果,到大辣帶來的挑戰感,不同辣度對食材特性、食材層次及整體口感都有明顯影響。
掌握「辣度」,就可以在菜單設計、風味搭配及市場趨勢等三個層面中做出更有效的規劃與決策。
辣度x菜單設計
核心概念
讓顧客快速理解菜單上的辣度差異,並提升菜單差異化與操作便利性
操作建議
- 量化分級:小辣/中辣/大辣,或用火焰、辣椒符號等視覺化標示
- 創意呈現:
- 用顏色、圖標或符號區分不同辣度,使辣度一目瞭然
- 配合簡短文字描述辣度特性,如「香而溫和」、「香辣平衡」、「辣感顛峰」
- 套餐/組合差異化:設計特色套餐,如:挑戰型大辣套餐,提升趣味性與顧客記憶點
- 顧客提示:提供簡單建議,讓顧客快速選擇,如:「初次嘗試建議中辣」、「勇於挑戰推薦大辣」
辣度x風味搭配
核心概念
辣度與香料、食材搭配,使菜品口感層次豐富、風味協調
操作建議
- 特色辣椒
- 青花椒(鮮麻)→帶清爽麻感,適合搭配海鮮、雞肉等清淡食材
- 雞心椒(勁辣)→爆發力強,適合搭配乾鍋等,增加衝擊記憶點
- 食材口感搭配
- 小辣→柔軟或易吸味食材(青菜、豆腐、海鮮)
- 中辣→中性或油脂感食材(菇類、筍片、肉片)
- 大辣→厚實或耐辣食材,強化刺激感(厚切蔬菜、豬五花)
- 風味平衡:確保辣感與口感、香氣、食材層次協調,突出食材特色
辣度x市場趨勢
核心概念
了解市場與消費者辣味偏好,為新品開發與菜單策略提供參考
操作建議
- 分析受眾偏好
- 年輕族群→喜歡中辣、大辣挑戰型料理
- 中壯年族群→偏好小辣或中辣,重口味但不嗆
- 新品開發參考:根據市場偏好設計辣度與菜品組合,降低試錯成本
- 季節性或社群互動:推出限定辣度或特色辣,增加話題性與參與感



